jiang

jiang

Man who has not escaped from low-class level taste.

2022-Rivals come and go, game stays forever

2022 年度总结#

  • Rivals come and go, game stays forever
    对手来来去去,博弈永远不变

年度词汇:博弈#

  • If your dreams don’t scare you, they are not big enough.
    If I am a little scared, that must mean I am doing the right thing.

总感觉 2022 年读过的书比较少,自己习惯上也不再刻意去豆瓣上标记了自己读了什么书,感觉在自己的 OneDrive 上去记录下书单或者一些读书笔记就足够了。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却意外重看了很多电影 & 电视剧,大部分时间是实在不能出门而消费的,其中比较喜欢的还是 《进击的巨人 Final Season》 & 《教父 1》。今年消费的电影影视剧数量大概是 30+,但是好像今年除了技术外的没看过特别多有营养的书大概只有 20 本左右吧算上技术类书籍的话,比较惭愧 xD,看电子书找不到以前在家看实体数的那种感觉,感觉买实体书放在租的地方也没有特别多的安全感,但是却存了很多电子书、论文 PDF 还有一些技术类的文章。
今年奇幻的经历是在老家远程工作了半个月,用家里的 4K 还有桌子办公太有安全感了,也拾回了失去的午觉,但是还是感觉在家的感觉太无聊了😂。

除开这些特殊时期外自己的生活却变化还是挺大的,逐渐戒掉自己周末赖床的习惯去登山 & 锻炼,感觉时间充裕了很多,也没有以前那么容易困了。自娱自乐 & 编程 & 读书 & 思考感觉已经是在 2022 年的日常,做着一样的事情构成了我生活的大部分乐趣,跟各位朋友的聊天从技术、编程风格、做庄、博弈、金融大事件聊到驾驶、电影剧情、烹饪风格、美食,用乔治卡林的态度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地看待身边的发生的事情。变得不那么喜欢争论了,直接放弃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电影 & 剧集#

Tier 1#

1669455900738.png

如果让我选择 2022 看过的最有收获的电影 & 剧集的话我会选择《进击的巨人》 & 《教父 1》。 Tier 1 按排名分分别是《教父 1》、《进击的巨人》、《电锯人》、《闻香识女人》、《大时代》,其余的只能是 Tier 2。

  1. 《教父 1》-- 🌟🌟🌟🌟🌟
    《教父 1》虽然是多刷了但是不影响有收获,Victor & Mike 思考的方式每次看都能发现一些收获,两者性格和做事风格不一样但是一样谨慎思考 & 冷静 & 神一样的危机处理。Victor 原意是最不想 Mike 成为下一代教父,但是 Santino 做不到冷静,Tommy 做不好危机处理,Fredy 直接是弟中之弟,这也决定了下一代教父一定是 Mike。我比较喜欢的剧情设计是 Mike 让面包师 Russ 假装有枪去唬住敌人保护老教父,这一幕完美刻画了 Mike 是一个很会利用自己仅有不多的资源去打残局翻盘的人。

  2. 《进击的巨人》 -- 🌟🌟🌟🌟🌟
    情节设计上无敌,其实很多人喷巨人会烂尾,但是我觉得还是很好看,为什么人民活在三次元一个这么抽象的世界觉得一个拥有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结局会是一种接受不了的感觉,太抽象了。

  3. 《电锯人》 -- 🌟🌟🌟🌟
    没 10 年精神病画不出这么精神病的动漫,眼前一亮。作者居然还在最后时刻强忍精神病发作画出了一个正常的结局,真的是太励志了我哭了😭。这部动漫最牛逼的地方在于精神病得来又没有让我感到恶心,这一点可以宣布超越《发条橙》这类精神病作者的作品了。其实我也没有上过学😭。

  4. 《闻香识女人》-- 🌟🌟🌟🌟
    只是单纯觉得好,说不上为什么,但是上校的价值观不敢苟同,美国人还是太直接了。

  5. 《大时代》-- 🌟🌟🌟🌟
    “什么样的结局才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让我比较触动的是其实帮助方展博击败丁蟹不是运气,是时间。方展博最后去到精神病院看丁蟹的时候,丁蟹再也不是那个靠武力可以要挟到别人的莽夫了,连伤害他人的力气都没有了,同时结局也是感觉有点暗示香港从黑社会统治金融过渡到方展博这类靠技术从事金融产业 new money 的大时代的开启。
    除了这段时间我还看了挺多金融 & 博弈相关的电影还有纪录片,现在够年龄进澳门赌城了但是因为疫情原因不能过去玩一下,只能看看电影了。感觉《赌侠》、《赌圣》这类电影的减少第一是为了更好教育的氛围,总不能让这种电影影响到下一代让他们觉得像陈刀仔那样 20 块赢到 3700w 很简单。看了很多这类电影其实我感觉还有另一种原因。
    最终局 Boss 玩的游戏大部分时候是锄大地,少部分是德州扑克。我想了一下为什么,因为这两种牌的玩法参与的博弈最多,比较方便编剧设计反转跟博弈的剧情。但是剧情中赢的技巧实在欣赏不来,不是出千就是特异功能的,哦牛皮还能变出两副牌出来的。
    所以为什么这类电影变少了,因为香港的金融市场不再是投机者偏多,打牌的流派也从观察对手行为的博弈派变成了拥有数学建模工具的量化派,香港的金融市场有了量化金融公司,博弈变得不再单纯。而《大时代》同样也有这种意味,但是我不喜欢的是编剧推动剧情真的太慢了,方展博受苦用了 99 集,复仇成功用了 1 集,就连方展博事业有起色都压缩成 1 集,显得后面的复仇有点突兀。

Tier 2#

1669456310051.png

Tier 2 没什么好说的感觉,感觉大部分是无脑爽片吧,大家笑一笑就好。看多了也不太行。《新蝙蝠侠》虽然剧情设计不太行但是分镜头设计得好有感觉,加上配乐。

游戏#

今年倒是没怎么打游戏,除了《艾尔等法环》,《战神 5》跟《荒野大镖客 2》都是视频通关的。《战神 5》属于是一点都没玩但是《荒野大镖客 2》玩了一点觉得节奏太慢了不喜欢于是视频通关了,《Cyberpunks 2077》没玩多久同样也是觉得剧情太慢了没耐心,但是连视频通关都懒得通了。

  • 艾尔登法环
    《艾尔登法环》算是我第一款真正自己通关的魂类游戏,之前《只狼》我都是直接开无双过的😇。1669456265435.png
    按游戏时长来说我花费了 60 个小时游玩这款游戏,但是在游戏外我看的视频攻略绝对远远超过了 60 个小时。Boss 战的逃课攻略、如何开局拿到满级武器......,这些全是我的研究方向,感觉《法环》比《只狼》容易点,第一次玩《只狼》的开局被赤鬼被折磨得直接看逃课攻略。但是音乐还有剧情方面没有《只狼》优秀吧,感觉打击音效什么的也差点意思,没有《只狼》拼刀时带来的音效感觉舒服。
    《法环》一路上基本上都是逃课过的,到最终 Boss 拉达冈那时直接跪了,摇人过的。虽然是这样,《法环》带给我太多 Ah Ha Moment 了,想起当时在实验室通过《Sleeping dogs》的日子了。
    感觉 GOTY 竞选之中,《法环》跟《战神 5》我站《法环》!
技术#

2022 年大概是我自己个人涨技术最快的一年,因为很多时候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比以前加起来的还要多。也是在 2022 年才算稍微深入了一点分布式,在今年之前可能看过几篇论文写过几个 demo 但是还是理解很浅层。从 3 月份开始接触到分布式应用 & 框架,TiDB/spark/Akka 之类的论文,成为了几个开源项目的 contributor,总体来说对今年还是比较满意。

  • Go language
    Go language 在使用 2 年之后才感觉到可能真的是一门比较残缺的语言。可能是我以前太菜了或者是业务太简单了,没感受到很大的瓶颈跟约束。1.18 版本出了泛型之后感觉还是太鸡肋了,这个泛型太鸡肋了,基本上用不上。用过一次之后觉得太丑了真的不想用,但是也要想办法给几个开源项目贡献一些泛型的代码,在其他人的项目里堆屎山了。
    今年看了超级多 Go 源码,最大的体会还是感觉 Go 的设计模式在语言设计中被无限弱化了。在前司会用 gRPC 其实这种工具就是帮你做了 interface 接口层还有编码时候的压缩,但是以前没理解到这层,很多时候只是为了用而用而已,微服务的相互依赖下 proto 文件做数据格式交换也比较方便,其实还有一层原因是为了得到一个 abstraction 抽象接口,但是很多时候感觉设计模式是为了用而用,如果优化的话往往需要重构,改的代码一多的话 Review 那个人只能是 LGTM(Let's Gamble, Try merging.)

  • Rust language
    Rust 是今年尝试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很可能是我学习过的最困难的语言,特别是泛型跟生命周期的声明放在一起混着使用的情况,我感觉我快要得失读症了。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其实 Go 里面算是比较有特点的 channel & goroutine & duck type interface,在 Rust 中都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实现 (channel & trait),Rust 比 Go 完整太多,不过也太难写了。写过一个简单的 http server 都很费劲,大部分时间跟编译器战斗,编译 Rust 的时候也是折磨,超长的编译时间 + 一开始编译电脑风扇就呼啸 & 发热是真的减分,不过不至于不喜欢。不过还是不建议其他没有编程基础的朋友第一次就学习这种公认比较困难,学习曲线异常陡峭的语言。

  • Spark & MapReduce
    今年因为业务的原因自己全程搭了一个 Spark 框架。业务应该不需要很复杂的资源调度,所以只是搭建了一个 Standalone 模式的 Spark,使用下来感觉也够用了,其实就是一个可以执行很暴力的 SQL 的工具而已。当时使用了 TiSpark 去连接 TiKV & TiFlash 里面读取数据,使用起来感觉效果还不错,不过后面就觉得 TiFlash 有点太过鸡肋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越用到后面就觉得 TiDB 做得还是挺水的,虽说是行业龙头了但是数据量到 10 亿行以上那时基本上不可用,要么加海量机器去满足,要么购买他们的方案,这也太扯了。如果对于分布式事务没要求的话

读书#

估计今年是读书最少的一年,大概只看了十几本书?大部分还是技术类的书籍,还是在 9 月之后抱佛脚那样去囫囵吞枣读完了。《悉达多》、《The Mathematics Of Poker》 、《资本主义与自由》、《金色梦乡》、《挪威的森林》等等。
看《The Mathematics Of Poker》是因为看到有从事量化的朋友说这本书可以说是现代 poker 理论化的开山之作。理解深的话可以加深对概率论 & 博弈的理解。他说 Jane Street & Two Sigma 这种公司在面试都很注重理性科学地做每一个决定,Poker 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考察测试方式,让你在一个只算积分不算钱的游戏上赌一天,看你能赢多少局。我看《The Mathematics Of Poker》的方式是边实战边看,顺便把什么《赌神》、《赌侠》都看完了。
从小我感觉我比较擅长的牌是锄大地,跟德州完全不一样,德州是赢者通吃,锄大地,对于输看剩余的牌有多少张可以分小输大输。小输有概率积分还是算正数,如果是逆风局,判断赢不了可以尽可能多出让自己处于 not strictly dominated 的地位中。
一遍看这本书我,我还下了一个 QQ 游戏大厅,认真打了几百盘并不断复盘 / 总结,争取做到每一个选择都是理性的,打开 qq 游戏大厅看见我以前那非主流的 ID 那时,那时我的积分是 -172 分,胜率是 53%,当所有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积分是 -463 分,胜率 46%。(准备扔了这本书了)

我的总结是:跟朋友说 Jane Street 面试的方式一样,Jane Street 面试那时一般会给你一条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博弈题,不管你的策略有多么优秀,只要我知道了你的策略,我就有更优的策略方案。所以一般面试者需要把所有的情况罗列总结,根据不同的对手 / 策略去调整你的玩法。多方的博弈结果形成一个纳什均衡。

感觉有关博弈的股票 / 基金都是差不多,普通人没什么信息去参与这些博弈,但是博弈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你的对手会怎样操作,所以一般来说需要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计划,复盘 & 总结,然后找到胜率最大的那种方案 & 策略。

今年看了挺多故事,比较喜欢的还是 NVIDIA 黄仁勋的故事。

黄仁勋前期都是地狱级开局,父亲带全家去泰国化工厂工作,政治混乱的国度小孩都没有一个好的童年。老黄的父亲觉得对孩子不好,于是找美国的大舅子帮忙给老黄两兄弟安排学校。
大舅子的英语不好,自己没什么关系,只能找到一件比较差的学校,老黄第一个室友是一个 17 岁的吸毒少年,青春期孩子发育上的差异在亲密的物理交流中体现了出来。一通大记忆恢复术之后,小黄和哥哥学会了给大哥扫厕所,写作业,做饭打水。并且假装坏孩子爬树偷糖和抽烟。若干年以后小黄回忆这段生活,他说这段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肯塔基少管所可算是小黄第一个龙场。这几年的悟道,让他学会了什么是坚强,人为什么需要战斗,生存有多么重要等等。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创业地狱模式的生存宝典重要章节。
Struggle is where greatness comes from.
今年还发生了一件事,前简街天才交易员,FTX 创始人 SBF 百亿资产因为自己加杠杆而 5 天资产贬值 94%,虽然贬值 94% 还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水平但是不太可能回去了。感觉 SBF 这种从一开始的形象都是 faultless 的人总感觉是在温室中长大,被保护得太好,走得不会有黄仁勋这种人远。

老黄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追求,才是这一行本身的魅力。这是黄仁勋今天仍旧充满激情的上班的原因。
以前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巴菲特这么老这么有钱了还在工作不退休,我想大概是也是差不多的原因,"Rivals come and go, gamble stays forever." 对手来来去去,与对手的博弈才是真正有趣的部分。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 BlockChain 中的黑暗森林越危险却越能吸引人进入进行博弈的地方。

References:#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